为迎接学校90周年校庆,讲好仲恺最美故事、宣传仲恺最美事迹、传播仲恺最美形象、彰显仲恺最美力量,党委宣传部拟推出“寻找仲恺最美人物”系列报道。近期精心策划开展了“仲恺科技创新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专题”活动。活动目的是:内宣造氛围鼓干劲,外宣秀实力塑形象。
本辑系列报道通过人物深度采访,采取图像插播、成果展示等形式,每周推出一期,让您走进仲恺这些科技“牛人”,感受他们科技创新背后的正能量。
方凯:现代农产品流通研究领域的青年探索者
方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研究领域为农产品物流与贸易,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橘农垂直协作形成机理与模式选择研究”、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基于供应链的广东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研究”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

成功突围 用汗水浇灌喜悦的花朵
2015年6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名单公布,由方凯主持申报的《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橘农垂直协作形成机理与模式选择研究》胜利突围,获批成功,成为学校近年来获批的为数不多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之一。
谈及这个项目的成功立项,方凯表示主要是运气,因为他之前已经多次申报过国家社科项目、国家自科项目及教育部项目,但从未成功立项。除了运气,他更多的把这次申报的成功归功于团队中队友们的辛劳付出,因为这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谈及当初申报时的艰辛,方凯感叹道,“真是不容易啊,光是申报书的大规模修改就不下5、6次,团队中的年轻老师都是利用春节期间放假克服家庭的困难努力完成的。”从何角度研究农产品,研究哪种农产品,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由于国内学者对垂直协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大类或者养殖类领域,对于蔬菜、水果及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研究相对较为缺乏,柑橘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和产量最多的果蔬类农产品之一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人关注。方凯根据这一信息,多次带领年轻的成员开会讨论、查阅文献、实地考察、请教专家,最终确定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橘农垂直协作形成机理与模式选择问题展开研究。作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和产量最多的果蔬类农产品之一,柑橘产品近年来虽然在产量上增长迅速,但由于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大年”等,滞销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柑橘销售难的问题在中国大多数果蔬类农产品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鉴于此,方凯及其团队以柑橘产品为例,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探寻农产品交易垂直协作模式的形成机理和演化特征,挖掘农户垂直协作模式选择行为的决定因素以及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实现条件。其实,在撰写此课题的过程中,方凯心里并没有多大把握。他坦言,“这是因为课题组成员都非常年轻,一个专家曾对我说“你们的优势是年轻,你们的劣势是太年轻”。可是,方凯和他的团队成员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因为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不努力肯定不会有收获。
年轻没有失败 是优势也是挑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的喜悦还未散去,新的挑战开始出现。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问卷,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开展较大范围的调研,如何从农户身上获得研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方凯面前,等待大家去解决。方凯带领着年轻的课题组成员开始查阅文献、分析讨论、试调研等工作,正努力逐一解决各个问题。
2016年的暑假是方凯最为忙碌的一个暑假。在经过多方联系、合理组织和相互协调的基础上,课题组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方凯和他的团队成员带领着学生开始展开第一期的调研活动。调研主要的内容包括:垂直协作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同协作模式下的农户交易绩效的影响因素,农户柑橘交易垂直协作模式选择机制研究等。课题组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1-2名带队老师和2-4名学生组成,他们分别走访梅州市、揭阳市、四会市、广宁县、宜昌市等省内外柑橘种植区,深入农户家庭、柑橘专业合作社、柑橘种植基地、果园,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调研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不仅耗时长,路途远,还存在天气酷热、语言不通、被调查者不配合等诸多困难。例如在湖北调研过程中,有的合作社不配合,回答问题很简单,很表面,不愿意讲比较具体的东西。湖北的天气又非常炎热,即使坐在车上开着空调也非常热,更别说是到果园参观和调查。很多调研的地方都比较偏远,有些地方甚至手机导航不准确,光找路就花了很多时间。在广东调研的时候,有的农民非常排斥,不愿意接受调查,有的接受调查的农户只讲地方方言,听不懂的情况比比皆是。还有很多果园在山里,路远,路小,路难走,果园里面不时还会突然冒出一两只恶犬,有时可能会突然下起雷阵雨。面对诸多困难,团队成员并没气馁,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协作,最终圆满地完成第一期的调研计划。根据课题组的工作计划,在未来两年,他们还准备再进行更大规模的调研,力求更好的掌握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现状。
着眼未来 团队建设在路上
方凯深知,进行科研建设的核心是需要组建一个战斗力强的科研团队。因此,他把科研团队建设作为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积极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力争建立一个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目标高度一致,具有较强战斗力的科研团队。同理工类研究团队相比,目前学校经济管理类的研究团队相对弱小,研究方向还不够明确,研究的重点不够突出。现代农产品流通问题研究科技创新团队正是方凯进行科研团队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他将部分有冲劲、有理想的年轻教师组织到一起,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合理协调每个人的研究方向,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现代农产品贸易与流通研究所为依托,提炼出农产品物流决策分析与绩效评估、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产业信息化等四个研究方向,力求将理论研究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与公司对接开展产学研合作,寻求更好的为产业发展、为社会服务,积极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转化。
目前,该团队核心成员10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5人,40岁以下9人,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拥有一个非常好的科研基础。近三年来,团队成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学基金等各类项目30余项,获得专利9项,获省级成果二等奖1次,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同时,团队人员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利用自身的技术,包括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诊断与发展策略研究、农业物流园区规划服务、农产品产业信息化服务、农业人才培训和农产品包装与推广服务,为政府部门、企业提供规划、技术支持、培训、专题报告,为广东省的农业企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期待这个年轻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一个一个坚实的步伐,通往更加广阔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