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关键词!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闻栏

仲恺科技创新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之八 沈玉利: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的开拓者

时间:2016-08-22 来源: 浏览:

为迎接学校90周年校庆,讲好仲恺最美故事、宣传仲恺最美事迹、传播仲恺最美形象、彰显仲恺最美力量,党委宣传部拟推出“寻找仲恺最美人物”系列报道。近期精心策划开展了“仲恺科技创新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专题”活动。活动目的是:内宣造氛围鼓干劲,外宣秀实力塑形象。

本辑系列报道通过人物深度采访,采取图像插播、成果展示等形式,每周推出一期,让您走进仲恺这些科技“牛人”,感受他们科技创新背后的正能量。

沈玉利: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的开拓者

沈玉利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省情咨询专家,广东省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仿真学会会员,中国食品学会会员。主持国家、省市科技项目30多项,获软件著作权14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省、市科技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被SCI、EI收录。

主要研究领域为物联网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农业信息工程。2016年主持申报的“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云的移动互联和应用”获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

建立中国农安网为广东涉农中小企业产品提供溯源服务

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沈玉利教授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一直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技术与食品安全结合起来,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做一份贡献,经过多年研究思考,沈玉利教授找到了突破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为此,他申报主持了一系列相关课题,包括科技部中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广东畜牧安全电子溯源技术推广”,广州市科信局科普专项“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广东省经信委农业信息化项目“高山绿稻产品溯源平台建设”,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广东省涉农企业产品安全溯源与电商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建设”等。在做这些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他多方调研、不断总结、精心打造建立了广东涉农中小企业产品溯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农安网,推介放心、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我建立这个网站,一方面,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去看问题,保护、提高企业的信誉,保证企业的产品不会被假冒;另一方面,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看问题,保证大家买的东西是干净的、放心的。”沈玉利介绍,建立中国农安网前后经历了六年的时间,修改了很多次,在2015年10月1日正式上线,推出后社会反响较好,上线一个月内的访问量就达到了5000多。

中国农安网能够为企业提供安全溯源、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和企业联盟三个方面的服务,但是企业想加盟中国农安网须要通过严格的审查。“中国农安网推送的不仅是产品,更重要的是企业信誉,所以我们对入网产品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只有生产资质、产品资质健全的企业产品我才同意登入农安网。”那么溯源系统怎样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呢?沈玉利教授以“高山绿稻产品溯源平台建设”为例进行了说明,他介绍说,高山绿稻产品的溯源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生产流程的相关要求,比如HACCP关键点控制,要求企业对包括稻谷的品种、仓储的信息、有没有添加剂等整个加工过程的信息进行记录,责任人签名。这些记录的内容要实时登记在线,供消费者查询。消费者只要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企业的营业资质、产品资质、企业荣誉、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包括土地选型、种子种苗选型、农事活动、产品加工原材料出库、成品包装、成品入库、成品出库)、产品远程体验(包括产地远程视频)、产地生态环境远程数据等内容。而每一包产品,都有一个溯源码管理,都可追溯查询,只有全部的产品溯源的信息加入了以后才可以产生二维码打印。

谈起中国农安网的前景,沈玉利指出,中国农安网致力于打造消费者最值得信赖的食品与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是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行行业业的产品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其内容主要是为广东省的涉农企业,包括食品、轻工食品、农产品、农药、肥料以及为农业服务的机械等行业的企业服务。既帮他们把产品推向全国,同时又帮他们把企业产品的安全质量保证上一个台阶,形成一个囊括科技服务、溯源、电商一站式的服务平台。

全省热选寻找广东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

今年6月初,沈玉利教授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办了“广东省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海选,旨在打造一批体现广东特色、依据食品法严格管理、产品全程可溯源、受到广大百姓信赖赞誉的放心农产品基地,推动食品安全的理念和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沈玉利教授提到,全国众多农产品生产企业还没有一所敢号称放心农产品的基地,因为百姓无从追溯自己所购买农产品的详细信息,企业也没有平台向广大消费者传达自己的产品放心安全。通过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海选,入选的企业可以颁发“广东省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荣誉证书,颁发“溯源体系建设”级别证书,免费成为溯源系统成员,并获得价值10万元的溯源系统设施及技术服务。

沈教授今年主持的课题“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云的移动互联和应用”为用户追溯产品信息提供溯源技术,该技术是“O2O”的创新,将原先的“线上宣传、线下体验”变为“线上宣传、线上体验”,该技术提供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一方面对农产品产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不受任何干扰的人工智能监测,检测该产品所在区域的土壤、水质等种植条件;另一方面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测,例如可以追溯到农产品在种植过程所使用的肥料、农药等,从而保证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生产,形成溯源追寻档案,这些档案可以唯一标识农产品,为百姓追溯产品信息提供保障,可以让消费者了解符合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提高消费者的放心程度。

目前已经有30多家企业参与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海选,沈玉利对放心农产品基地的建设满怀期待,“放心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完成,可以让政府安心,可以树立企业自信心,百姓也买的放心”。他希望广东省放心农产品基地建设完成后,可以把溯源技术向全国推广,与世界接轨。

不忘初心醉心科研与民生

“就是觉得有事情做,不觉得累,觉得这样挺好的,人生就是这么奇妙。”谈及科研工作,仿佛对沈玉利教授而言只是一件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的活动。沈玉利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他把时间都留给了科研,休息日屈指可数,一年的工作日超过了300天。曾经有一段时间,他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家,偌大的校园只有他的办公室还亮着灯。由于工作劳累过度,2012年春节期间沈玉利教授罹患腰椎间盘突出,他回忆道:“那年春节是我工作以来休息时间最长的一段时间,只能一动不动躺在家里,整个人瘫痪一般。”采访前一天是沈玉利教授的生日,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休息,耳顺之年的他一个人在办公室度过了一整天。他为自己作了一首诗,“人生六一方十六,天真烂漫正当时。竹马不知何处去,常把儿孙当故知。”诠释了他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科研的执着精神。

沈玉利在做科研的过程中与不少企业有过合作,企业为他提供了一个平台,他则回报企业技术、软件设备等等,最重要的还有作为科研人员情感的投入,但他从未收过企业1分钱。此次放心农产品基地建设所提供的溯源系统设施及技术服务价值10万,对于有心参与的正规生产企业,他全部免费提供技术和追溯认证标准。这也许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但他通过与企业合作,一方面弥补了学校科研设施相对不足的问题,使得科研得以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他认为这是一件对于社会和人民都有意义的事,可以为食品安全出一份力。

“什么项目值得研究?一看是否为人民服务的,二看是否属于前沿的,三看是否可以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关于科研,沈玉利有着自己理解。他了解社会需要什么以及自己能够做什么,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点事就是他的心愿。他说:“要不受诱惑,不忘初心,不要为了利益而做事。能够以科研去为社会、为人民做点事,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在漫长的科研工作中,沈玉利始终心系民生,希望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人民尽点绵薄之力,他认为这样就足够了。也正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支撑着他多年来的科研工作,使他能够面对一切的困难,竭尽所能去解决一切的困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