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十年茹苦,使得鹰嘴桃儿似蜜甜 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柳建良

 统筹策划:唐明勇 本报记者  刘雷  通讯员  郭小娜  陈琳  高睿 


“现在部分鹰嘴桃树寿命已达三十年,未来的桃农基本可以实现一茬树养一代人”谈到这里,柳建良脸上洋溢着笑容。

技术应多样 推广讲技巧

2002年,柳建良对口科技扶贫连平县,第一次接触到当地种的桃子,发现桃子单果只有1两多(约70克),肉质也不好,即便价格很低,也难以吸引消费者,基本不具备经济价值。从此便开始针对这种桃子开展研究,希望找出一些方法来提升桃子的品质。柳建良介绍道:“研究发现,主要是小果子的数量太多,使得单果的营养不够,如果减少小果子的数量,让果子的数量达到合理水平,便可以使单个的桃子增大。”后来,柳建良鼓动上坪镇小水村的一个小学校长在自家桃园进行田间试验,还到果园进行指导,教他使用疏果和套袋手段(就是在果子还很小的时候,人为地将果子摘掉一些,再套上自制的果袋),当年的果子的单个重量从原来的1两多提高至3两左右(135.1-178.6克)。但这样的桃子卖相好了很多,也在众多水果之中比较容易吸引消费者,但在当时技术使用导致减产减收是不能为果农所接受的。

“疏果技术虽好,但在跟农民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农民很难完全做到。可能是由于是自己辛苦种出来的桃子,小小个的看起来都不错,要摘掉那么多,农民下不了狠手。后来,我就想,那就换一种方法,把桃枝剪短一半,看可不可以呢?结果证明,也是可以的,而且能普遍为果农接受。”柳建良高兴地说。于是他开始在冬季培训种植户修剪,教他们剪枝的选择和长度,以提高来年的单果质量,如今鹰嘴桃的单果重量已经稳定在150克左右,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鹰嘴桃价格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示范要坚持 致富有门道

十几年跟农民接触的过程中,柳建良也摸索出跟农民相处的一些门道。他说:“一开始向农民的培训,并不能保证家家户户立刻都有效果,所以要在当地设立种植示范户,对示范户进行详细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跟示范户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及时跟进解决示范户碰到的问题。这样一来,种植示范户种植成果好,收入高,其他农民就会跟着有样学样,学习示范户优良的种植技术和方法,自然而然技术就得到推广。”柳建良觉得,中国传统的农民虽然主动创新能力不是很强,因为这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是“偷师”的本领很好,而且在勤劳肯干方面无人能及,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柳建良和当地政府教种植户学会借助互联网自己出售桃子,不假手于人,直接对接消费者,越过果商和批发商,减少买卖中间环节,直接掌握定价权,摆脱在销售中的被动地位。现在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老一辈搞桃子种植生产,家里新生代年轻人季节性回家负责销售。柳建良认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创新意识比较强,跟得上时代发展,搞多元化经营促进产业发展更适宜,但以后谁来种桃子怎么种桃子仍是需要破解的难题。

柳建良每年都会往连平县走十几遭,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起初是季节性培训,随后深入为专项技术培训;到现如今,组织技术优良的种植户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种植技巧和经验。柳建良根据实际情况不停地改进方式方法,只要农民可以接受的就可以尝试,农民也很信任他。

这些年,当地农民的收入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柳建良开玩笑说现在的种植户已经财大气粗,比他这个大学教授的生活还要富裕。“当地的一个示范户,夫妻两人种植50亩桃子,一亩约产三千斤,鹰嘴蜜桃市场价可以买到6-8元一斤,一亩产量年化收益就有万元以上,这样一算一年的收入就是几十万。他家如今在农村盖了两栋楼,在县城买了商品房,还资助小舅子在北京买房,可谓富甲一方。现在农民家庭农场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种植的适度规模,自主创新提高桃产业技术水平,种桃收获三十载,走上小康之路已不是难事。”柳建良笑道。

人才需培养 成果要分享

除了自己亲力亲为下基层指导农民、推广技术,柳建良也很注重搭建平台,培养年轻人。他组建了“广东落叶果树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该团队获得广东省教育厅的立项、学校的立项支持。校级团队有7人,除了柳建良,其他的好几位都是比较年轻的老师,而这些人经过这几年的锻炼,已经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一人,校级培养对象两人,两位年轻老师晋升正教授,还曾获得优青立项和“珠江新星”称号等,成为名副其实的培养年轻人的平台。而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柳建良说:“我不是团队的领导,我们之间也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团队在建设之初就是优势资源的整合,如人才资源的整合、优秀成果资源的整合、研究资源的整合。团队的发展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互相促进的成果。我只是带领我的团队向一个中心努力,形成向心力,哪怕是研究方向不相同,但也可以相互促进。例如她是研究新材料方面的,就可以想说是不是可以研究出对水果的保鲜材料,这样既促进了个人进步也促进了团队发展,何乐而不为。”柳建良所带领的“广东落叶果树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各有所长,在产业链发展上各司其职。有的擅长新材料研发,有的专攻保鲜,有的研究深加工,在不同方面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团队的发展目标也与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相契合,并结合学校在落叶果树方面研究方面的深厚基础,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柳建良认为在团队建设中合作是主题,分享是品格。他鼓励成员间需要相互给予支持,守望相助;他鼓励成员间分享成果,将项目经费和成果一起分享,一起付出,一起有收获。只有每个人都有所付出,才会有所收获。“关联度不大的人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往中心点靠,分享就是纽带。当然,不仅仅是团队需要分享,在对农民的培训中,教会农民学会分享,才有利于鹰嘴蜜桃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做人也如此,会分享的人才会进步,才不会固步自封。”

对于未来的研究打算和研究方向,柳建良认为技术研究无穷无尽,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把它做精难能可贵,要对学问存一份敬畏。我省大部分山区如梅县、翁源等地现在开始大量种植鹰嘴蜜桃,需要研发力量、技术支持和惠民服务,对当地人技术方面的培养和指导也必不可少。未来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还是对鹰嘴蜜桃进行更深入研究,力求把鹰嘴蜜桃的桃花、桃果、桃胶、桃木、桃酒等系列化方面研究做得更好更深入。

无论是对鹰嘴蜜桃十年如一日的研究,还是在深入地与农民打交道或者带领团队,柳建良教授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智慧。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只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保持谦逊之心和与人分享的态度,这种品质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

人物档案

柳建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都市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先后主持省部级等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专利2项,获省部级等成果奖励2项。主要从事鹰嘴蜜桃新品种选育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研究,“鹰嘴蜜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在粤东西北地区十几个县市示范推广,技术辐射面积6万多亩,年产值5亿多元。技术支撑连平县上坪镇成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连平鹰嘴蜜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连平“十里桃花,万亩桃园;三月赏花,七月品果”的景象做出了重要贡献。柳建良教授是广东省落叶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落叶果树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省级)负责人,该团队成员近5年承担了6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3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4项等。

上一条:广东科技报用绿色饲料添加剂为养殖业保驾护航 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舒绪刚

下一条:纪检审党支部召开2016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

关闭